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京剧面临现代媒体与多元审美夹击 名家畅谈发展(3)

2010年12月25日 14:5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尊重规律才能出人才

  解放观点:现在很多在戏曲教育第一线的老师,都觉得学生的艺术实践太少。那么,如何多为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呢?

  傅谨:当我们了解了历史以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关键就在于,我们去不去学。富连成科班就是个例子。原来的中华戏校、上海戏校也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不能用行政管理的思路去管理、规范特殊教育,那是做不通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是否坚持教育本身的规律。

  很多人一直在疑惑,现在连大名角都未必能天天演出,学生们演出有谁看,这个市场怎么开拓?对此,我们应该要倡导发展、重建城市剧场艺术。只要有一些固定的场子,进行经常性的、有规律的演出,慢慢就会把一个地方的戏迷、氛围培育出来。文化这个领域,永远都是供给决定消费,而不是消费决定供给的。看演出也是如此。只要能够经常演出,慢慢就会把需求创造、培育出来。

  解放观点:作为一个过来人,您对京剧青年人才现状怎么看?

  马博敏:京剧要求嗓子好、身段好、脸蛋好、艺术感悟力好,还要能吃苦。但这些条件都具备,何必来苦学戏曲呢?当代社会,可供选择的其他行当太多了。因此为了扶持京剧,相关政策作了很大努力,比如上海现在规定,戏曲类的大专、中专学校,可以免学费入读,这有利于招生。毕竟,愿意入这个行当的,大多是苦孩子。

  解放观点:当下京剧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徐幸捷:真要让京剧发展起来,还是得尊重它本身的艺术规律,包括人才培养的规律。比如,现在这种学制 “一刀切”的办法不利于艺术人才培养。曾有人做过统计,现在的一个学生六年中专、四年本科,加上研究生,他所上的全部课时,不如“文革”前一个戏曲中专生的全部课时。而众所周知,京剧人才培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实是不能有假期的。另外,行内一直有这样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都必须尊重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

  培养观众是渐进过程

  解放观点:古典艺术似乎门槛很高,与年轻人的后现代审美常常有代沟,有什么解决渠道?

  马博敏:古典审美和现代审美可能略有差异。电视剧等现代剧情,故意搞得悬念迭起,因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断吸引观众往下看。然而在古典戏曲中,脸谱、服装、道具等与人物性格、命运是和谐统一的,要的就是“讲究”。虽然这些细节会“剧透”,但戏迷行家看的不是故事,而是演员怎么去理解和表达。许多戏迷会津津乐道于不同流派对历史故事的处理手法和细节,这也是古典艺术值得反复品味、不断深究的地方。

  其实,年轻人的接受力很强。我们曾经组织过艺术剧团进大学,做好心理准备大家可能欣赏不了,但没想到结果完全相反。不少年轻人说,他们曾以为京剧是爷爷奶奶的艺术,但听了之后,方觉相见恨晚。有些年轻人嫌京剧节奏太慢太冗长,我不同意。听西方歌剧,也会嫌它慢吗?关键还是听不懂。尤其是京剧的音乐,它是集中国古典戏曲音乐之大成者。光音乐本身,就值得好好琢磨。审美习惯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只要是好东西,只要多一点接触机会,耳熟能详之后,自然会慢慢喜欢。

  解放观点:在现代媒体与多元审美趣味的夹击下,京剧该何去何从?

  傅谨:我们得承认,今天的京剧跟三五十年前比,市场空间的确不容乐观。但这并不是因为今天有了电视、网络,更不是因为多元文化的夹击。在京剧发展史上,它之所以在短短二十年间迅速成型并崛起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这期间上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那时的上海,恰恰文化非常多元。京剧就是在一个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的。所以它不是没有市场号召力,也不怕多元文化的竞争。关键在于,在今天的语境下,京剧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它的传统丢失得太多。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断层。

  徐幸捷:要扩大京剧的受众,需进一步发挥现代媒体的传播功能。比如现在央视有个11频道,他们转播了学生的比赛,转播了青年演员的专场,转播了我们传统剧目中传承的一些进展。这些做法对于京剧的推广是功不可没的。其实,戏曲演员要成材,要比成为影星、歌星的难度大得多。这方面还是可以发挥媒体在舆论推动方面的作用。

  解放观点:这些年,在提倡京剧进课堂方面有何进展?

  沈鸿鑫:申遗成功后,怎么培养青年观众是重点。京剧走进课堂推行了好几年,目前仍然在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师资。本来中小学懂得戏曲的音乐老师就不多,他们自己唱得南腔北调,又如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师资一时急不来,恐怕还是需要扶持业余的京剧团体,发动社区和票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京剧票友很多,当时京剧是时尚。

  其次,京剧的营销也很重要。现在戏曲演出几乎没啥广告,也没怎么大范围宣传。就连演出时发的说明书,都几无信息量可言。有些连最基本的情节介绍都没有,只有演员的名字和照片。面对这个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戏曲营销和宣传上有待发展,这恐怕才是京剧最需要与时俱进的地方。

  徐幸捷:在京剧唱段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方面,我们进课堂的段子是不是最合适的,也值得商榷。因为京剧的很多唱段个性很强,音区的变化也比较大。除了唱段内容以外,我们还要研究它本身的形式是不是适合推广、传唱。怎样更好地培养京剧观众,确实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思考。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