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他们共建北疆美好家园

分享到:

守望相助 他们共建北疆美好家园

2022年10月01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守望相助他们共建北疆美好家园
阿拉坦仓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供图
阿拉坦仓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供图

  “北疆楷模”阿拉坦仓:

  民族团结在边疆高校生根、结果

  “对于我们这样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阿拉坦仓是蒙古族,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在内蒙古多所高校工作过。30余年来,他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020年,阿拉坦仓赴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师大)履职。在这座边疆民族地区首批成立的高等学校中,他之前关于民族团结的多年思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在已是校党委书记的他和全校3万余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里不仅成为汇聚34个民族的大家庭,还发展成为中国北疆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

  2021年,为表彰他的模范带头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阿拉坦仓“北疆楷模”称号。

  民族团结意识要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这一点,我理直气壮。”阿拉坦仓每当谈起民族团结,总是坦荡且自信。

  2020年以来,在他的推动和带领下,师大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

  改变从人才教育培养方案开始。在师大,很多学生入校前接受蒙古语授课。为帮助学生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拓宽就业发展渠道,2020年学校调整合并了38个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同时增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模块,规范学位论文撰写。

  “对世界各地而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阿拉坦仓表示,“最重要的是文化认同。”

  在师大,每年的12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月,学校会投入专项经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

  “学校会组织大量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我也交了好多新朋友。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在师大旅游学院就读的景颇族学生王彦妮如是说。

  学校还打造了“石榴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这是在多民族聚集高校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一次尝试,目前已培育出20余个由师生参与的子项目,都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

  阿拉坦仓总说,在师范类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影响是“双重、加倍”的。因为不少学生毕业后会成为教师,将民族团结教育代代相传。“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可靠“智囊团”

  “提供智力支持、凝聚思想共识。”究竟如何发挥高校的优势?阿拉坦仓言简意赅。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不少盟市等基层地区理论研究仍不成熟,我们应该发挥作用。”他继续补充说。

  如今的师大已是内蒙古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等的重要基地,先后获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内容的科研项目60余项。2021年,为缓解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两地区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工作压力,内蒙古师范大学还专门成立支教团,选派82名同学19名指导教师帮扶支持。

  作为一名民族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阿拉坦仓也一直在勇于发声、积极献策。在内蒙古推行国家统编教材等工作中,他率先发声、以正视听,借助全国两会“委员通道”、媒体平台发声发文20余篇次。

  “我们不是为了要表扬、做表彰。民族团结也并不只是一句口号。”阿拉坦仓总是一遍遍地重复这样的话。“我们只是希望利用高校的资源和优势,在内蒙古打造一个民族团结的品牌形象,借助品牌效应来带动团结、帮助更多的人。”

  本报记者 奥蓝/文

李光鹏(左三) 受访者供图

李光鹏(左三) 受访者供图

  无党派人士李光鹏:

  率基因科技“国家队”服务乡村

  在牛羊生物育种领域,李光鹏是“大牛”。作为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领军人物,他主持负责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在内蒙古乡村振兴进程中,李光鹏是“引路人”。十几年来,他在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内蒙古,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来保护、开发和提升内蒙古当地特色种畜资源。

  多年来,李光鹏率领团队与内蒙古本地农牧企业、民间机构等合作,探索出一条产学合作的乡村振兴路。该模式已成功应用于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兴安盟等地,效果都不错。

  这两个月来,他带领团队梳理过往成果,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

  “我们规划,当地民间机构推广、实施、辐射农牧民。”李光鹏表示,在这条链条中,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科研团队负责科技研发与创新,企业负责筹措资金、协调当地资源、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农牧民负责后续的规模化养殖。

  “这是一个台阶式的合作关系。最终大家都受益。”内蒙古丰东知盈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宁5年前与李光鹏团队合作,培育适合当地、乳肉两用的奶绵羊。目前企业已建立起4000余只规模的奶绵羊种群场,这也填补了国内无奶绵羊品种的空白。“我们尊重知识,李老师尊重我们的劳动。我们谁都离不开谁。”

  “高校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属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的难题。”李光鹏说,家畜种业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产业,需要国家顶层规划、大量投入和时间。“我们的部分技术在世界范围都是领先的。这些年来,我就是想让农牧民享受到科技红利、改善生活。”

  农牧民们不懂科技,打动他们的是效益。在阿拉善,一头蒙古牛的出栏体重从之前的平均200公斤提升至400公斤,产肉率提升1倍以上;在乌兰察布,3000余户牧民依靠种羊克隆技术,年收入从5至6万元人民币提升至12至15万元;在巴彦淖尔,探索奶牛肉用,推广肉牛近4000头……

  “面对牧民时,我们不会讲高深的生物知识和大道理,而是用他们能听懂、感兴趣的语言来沟通。”李光鹏感慨说,牧民关注的是产仔率、成活率、长膘速度和产生的效益。

  如今,内蒙古的广大草原牧区还成长起一支牧民科技员队伍。“最初是我们团队下去帮牧民的牛羊们体外受精,现在他们自己做。好多人之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今都是育种专家了。”李光鹏谈及变化,滔滔不绝。

  目前李光鹏的科研团队由9位骨干教师组成,每年有近百天扎根基层。

  本报记者 奥蓝/文

陶迎春 受访者供图

陶迎春 受访者供图

  “禁毒”妈妈陶迎春:愿用一生守护草原

  皮肤白皙、高颧骨、热情亲切,是陶迎春给人的初印象。

  200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她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也是草原上各族民众亲切的“禁毒”妈妈。

  和草原“益”生的禁毒故事

  “草原上有千万朵鲜花盛开,但绝不允许有罂粟花存在;草原上有千万匹骏马奔腾,但绝不允许有毒品横行。”陶迎春是内蒙古禁毒首席形象大使。她说,禁毒是一项济世救人的公益事业。“即使到了暮年,步履蹒跚,我也要扎根草原,守护无毒净土。”

  陶迎春于2018年成立禁毒志愿者联合会。2019 年,在她的协调推动下,内蒙古建成全国首个禁毒主题雕塑公园,并获评全国禁毒教育基地。

  多年来,陶迎春带领禁毒志愿者联合会组织上动车、进高校、进社区等禁毒公益宣传活动,走遍内蒙古,宣讲数百场。

  在她的带动下,禁毒志愿者达百万人,线上线下禁毒宣传受众数量超 2000 万人次。

  关于“草原娃”的禁毒梦想

  “草原深处的孩子们对毒品认知太模糊。”强国有我,娃娃第一。陶迎春策划让禁毒走进草原娃的学习生活。“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和社会禁毒效应。”

  2021年底,“草原娃”禁毒分队在乌兰察布市成立。小志愿者每年利用假期跟着爸爸妈妈走进农牧区,给当地的小伙伴们讲禁毒知识。

  “今年有个小志愿者要参加高考,说以后也要把禁毒知识带到大学里,继续让同学们识毒防毒,做好青春的奋斗者。”陶迎春很是欣慰。

  是额吉 也是额吉的女儿

  作为一名军嫂、“兵妈妈”,这些年来,陶迎春常走进军营,讲军民鱼水情、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战士们都亲切地叫我‘额吉’。”

  然而,“额吉”也是老额吉的女儿。

  陶迎春的父母都是中共党员,从小受父母影响,陶迎春像开在草原上的迎春花,不畏寒威,不择风土。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母亲的嘱托和鼓励让我懂得,我所坚持的这份热爱是来自民族大家庭的期待。”陶迎春眼含热泪。

  本报记者 张玮/文

秦立梅 受访者供图

秦立梅 受访者供图

  民进会员秦立梅:

  沉心公益20余载 医者仁心爱无疆

  “百草无声润万物,秦式脉连三江源”“义诊为民,心系百姓”“撒播医者仁爱,共筑健康玉树”……

  秦立梅出身中医世家,“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家族的传承,也是她做人的底线。在她创立的内蒙古百草堂秦氏中蒙医医院里,义诊患者送的锦旗挂满了墙。

  1999年,刚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她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了一家中医诊所。治病救人之余,她把近1/3的时间、1/2的收入用来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弱势群体。“爷爷曾经教导我,如果有10元,至少要拿出1元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如今,秦立梅在肿瘤、不孕不育、未病先防、慢病等方面经验丰富,不仅获得全国青年名中医称号,还创立了中医院和中医研究院,在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开设中医门诊部。同时,她又是数千义诊患者心中那道温暖的光。

  行医20余年,秦立梅积极参与帮贫助困、帮扶灾区医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行动,义诊群众不计其数,数千生活困难病患、孤寡老人、贫困失学儿童得到及时救助。

  可可西里保护区的巡逻队员,青海玉树的藏族同胞,内蒙古偏远旗县的癌症患者,呼和浩特养老院中的普通老人……这些,都是秦立梅的义诊患者。

  “我守护可可西里,你守护我们。”秦立梅说,每每回想起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巡山护卫队队员的这番话,总是特别动容。自 2018 年赴可可西里保护区考察之后,她每年都要组织医疗团队赴可可西里保护区。“我们不仅义诊,还传授防病的知识和健康的生活理念。这对他们很重要。”

  然而,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此前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不畅,秦立梅为凑钱买药甚至还去贷款。但她坚定表示绝不会放弃。“因为,我爱公益。它让我内心坦然镇定,倒头就能睡着。”

  秦立梅说,25年来,与她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多。她开办的中医小诊所从只有她一人坐诊,如今已发展至有52名医务人员的一级中医院;公益事业也从最初的独自一人帮助孤寡残弱,到陆续组织医疗服务团、办医疗公益宣讲、开展“爱的践行之大病救助”项目……

  “民进‘健康彩虹’医疗服务团”成立于2019年,近30名成员几乎都是业内专家,秦立梅是团长。截至目前,服务团已在青海、内蒙古等地开展义诊活动数十场,近千名患者受益。

  “他们每次来我们都特高兴。掰着指头算日子,看还有几天。”内蒙古清水河县的秦贵英一提及服务团,总是难掩兴奋与感激。

  为破解当地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秦立梅还带领服务团以“医院结对子,远程做会诊”的模式,与内蒙古清水河县、青海省玉树市等地医院建立长期柔性帮扶关系,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同时,作为一名内蒙古政协委员和民进会员,这些年来,她也把对医疗行业和公益事业的感悟都写在了提案里。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蒙中医治未病体系、让民营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站融合发展……秦立梅想法很多。“我真心希望做有用的人、能长久帮助他人的人。这是我幸福的法宝!”

  本报记者 奥蓝/文

【编辑:苏亦瑜】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