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环保罚单成了耳旁风?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为何环保罚单成了耳旁风? (3)

2010年10月22日 09:4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怎样建立有利于环保的市场经济秩序?

  如果能够将企业环境风险量化并纳入公司财务体系,将会增加投资者对环境风险的关注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从而约束企业的环境行为,也是相关部门一直在实践的,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证券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应该引导资本流向能够产生高回报率的企业,使资本产生尽可能高的效率,进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证监会共同推出了“绿色证券”政策,主要包括上市环保核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3项制度,被称为拉动中国绿色证券发展的“三驾马车”。目前来看,上市环保核查制度的效果较为明显,对于拟IPO和再融资的公司,环保不过关就无法获得通往资本市场或者再融资的“入场券”,以此来促使企业进行环保整改。

  但随着核查工作展开,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今年7月,环境保护部发出《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部分地方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够充分,对上市公司的环保后督察不够深入,极个别环保部门还违反分级核查管理规定,越权为企业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严重干扰了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秩序。

  马军认为,环保部门目前在核查中还处于弱势,核查力度还是有限的。他向记者透露,他和另一家NGO自然之友曾仔细核对了国内某大型电力企业的上市环保核查报告,按照报告中的内容,企业基本没有问题,但他们收集到了这家企业多条违规记录。“我们已经将这一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他们也承诺会进行调查。”

  “如果企业真的因为环保不达标而不能上市或者被停牌,企业肯定会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让企业感觉到经济是王牌、环保只是点缀,即使出了大问题也总有办法化险为夷。”马军说。

  “投资者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会特别在意很难被量化评估的环境风险,相关理念的灌输只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在风险没有被量化的情况下,很多语言的描述都是无力的。”丑景垚认为,如果企业能够将环境风险量化并纳入公司财务体系,将会增加投资者对环境风险的关注度。

  比如,作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重要标准,包括汇丰、花旗在内的40多家银行已经明确实行赤道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其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这一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丑景垚说:“在这种情况下,环境问题就成为一种风险,并且与企业的现金流密切相关,各利益相关方就必须加以重视。”

  在市场交易体系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是生产者必须重视的因素。正因如此,绿色供应链体系在促进企业环境行为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追求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的目的,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感受到了绿色供应链的压力。

  马军说:“在绿色供应链的推动下,现在已经有290多家企业对其存在的环境违规问题进行说明。”不仅仅是供应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对环保违规企业的产品“用脚投票”,来向企业施加压力。如果能够形成合力,也是企业不得不重视的因素。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