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品仁追忆祖父南怀瑾:早年出身黄埔 心系家国两岸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6日 19: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在中外学界享有很高声望。近日,南怀瑾嫡孙南品仁在温州南怀瑾书院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回忆祖父传奇人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解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年南怀瑾19岁,文武兼修的他怀抱救国之心,前去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校的前身就是声名远播的黄埔军校。起初南怀瑾并未被录取,最终如何达成所愿,南品仁道出了其中原委。

  【同期】温州市侨联主席、南怀瑾嫡孙 南品仁

  当时爷爷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去报考的时候,因为爷爷是个子比较矮。按照当时的标准,他的身高可能差了一两厘米,这个时候其实爷爷有心报国,却没办法实现。他说,我不能当士兵,但是我要做军官,我将来要教你们。爷爷,最后呢,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个政治班,先去政治班这个学习。然后,当了政治班政治教官。一个教思想,另外一个还是以教武术为主。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这段历史对爷爷是非常重要。军校的这种精神,人们不服输这种精神,还有坚持这种毅力。

  【解说】1942年冬,南怀瑾辞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工作,前往灵岩寺修禅,随后四处访学游历潜心研究儒、释、道。

  【同期】温州市侨联主席、南怀瑾嫡孙 南品仁

  爷爷当时在《大藏经》阅读完毕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叫:“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大丈夫的担当,我觉得就是为民族奉献。文化的接续,我认为是爷爷一辈子他去做、去坚持的一个最重要的事业。

  【解说】1949年,南怀瑾前往台湾,曾任多所大学教授;后旅居美国,再移居香港,晚年回归大陆。南怀瑾与大陆亲人长期分离,一封封跨越海峡的家书,构成了南品仁对爷爷的记忆。信中不乏南怀瑾对众子孙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嘱托,亦有如何为人处事的谆谆教诲。

  【同期】温州市侨联主席、南怀瑾嫡孙 南品仁

  刚刚小学四五年级。很多家书我是念给我的祖母跟太婆听。我认为他给我的这一通家书,是非常珍贵的一个财富,其实都教你做事情一个要坚持,另外一个不能给社会拖累。还有一个有能力的话给社会作贡献。所以这个其实不仅是对我的教育,我认为是对所有年轻一代的教育。所以这通家书我找到以后,我就把它捐给世界温州人博物馆。

  【解说】除了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南怀瑾在家书中谈得最多的是两岸话题。南品仁说,祖父心系两岸,祖国统一是他毕生夙愿,寓居各地时积极为两岸奔走,牵线搭桥,不辞辛劳。

  【同期】温州市侨联主席、南怀瑾嫡孙 南品仁

  其实就是民间的交往先行,主要是通过自己文化的影响去做一些交流。他曾经讲过,两岸必定统一。然后我觉得他始终是用传统文化历史的经验去判断我们的这个趋势,我觉得这个一定没错。

  【解说】“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谋身与谋国,谁解此时情。”南怀瑾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被广为流传。20世纪90年代,南怀瑾将老宅改造后无偿捐赠给家乡,提议并促成了当代中国第一条中外合资的地方铁路金温铁路的修建。南品仁说,在祖父的心中,不仅要修一条强国之路,更要修一条文化之道。

  【同期】温州市侨联主席、南怀瑾嫡孙 南品仁

  爷爷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经是把老家改成老幼文康中心,就是交给社会。他特别写了一个赠言。为什么捐出来?他就是说,“养自己父母之心,以养天下父母。”金温铁路(现更名金温货线)建成,他就是当时写了一首诗嘛,“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他说这个路是一个物理的,是车走的路,但是人心这条大道,那就是文化的大道。我们要把它传承弘扬下去,这是他心心念念一辈子要去做的事情。

  李航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