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域可燃冰发现记:历史是在偶然间被创造的(6)——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陆域可燃冰发现记:历史是在偶然间被创造的(6)
2009年12月15日 10:47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之所以选择这里,除了前期一系列的征兆,祝有海还有别的考虑:“这里海拔比较低,四千多米算不了什么。而且105队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地质勘查,地质、施工研究都有基础。同时,各种施工条件比羌塘盆地简单,车可以开到山脚,有高原反应的人可以马上送出去。”此外,该地区特殊的气候和地质构造也构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条件。

  为了顺利钻探成功,祝有海特意选择了一个比较吉利的日子——10月18日开始钻探。

  根据105队多年在此的勘探经验和记录结果,再加上科研工作者们的理论分析,最终确定了DK-1号孔孔位。

  当钻到地下一百多米时,钻孔涌出大量气体,对浅层土造成冲击,孔壁、岩石开始坍塌。钻井无法继续工作,只能慢慢把孔里的泥土清理出来。“后来,每天钻深都是用毫米来计算的。”工作人员贾志耀回忆道。

  那时的木里早已是天寒地冻,晚上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饮用水结冰,勘探人员只能用拖拉机到远处拉水过来,一下雪,就只能用履带拖拉机拉施工材料。

  钻探现场位于一片煤矿矿区附近。十几顶帐篷就是工作人员的“营房”,往南900米是耸立的钻井架。900米的距离,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显得很远,脚步太快人就会大喘,稍慢一点要30多分钟才能走完。“每天24小时不间断打钻,轮番倒班。”来自五湖四海的50多名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钻探取样。

  北京方面,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特意委托中国地质大学的苏新教授亲赴木里坐镇钻探现场,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鉴定。苏新教授曾经师从德国著名的天然气水合物专家,还参加过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底水合物的实物取样航次,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有很高的造诣。

  “临走时我交代苏教授,样品鉴定后给我发短信,一个或两个字,‘是’或者‘不是’。”张洪涛说。

  冰晶

  11月5日,当钻头钻进到133.5米至135.5米区段时,在其细砂岩夹层的孔隙和裂隙中不断冒出气泡,干净的岩心表面下段冒出水滴。

  “那天取出的,其实就是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也就是我们找了好久的可燃冰。”文怀军与勘探队员们到今天还是抑制不住兴奋,“一小块,外面还裹着泥浆。”那便是首次发现的第一个含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段。

  地质人员把新打出来的每个岩心都拿出来,仔细端详,终于在一块岩心中发现了一个薄层,只有几毫米厚,布满乳白色晶体。

  研究人员掏出打火机,试图点燃它。

  但这块晶体没有马上点着,而是隔了一会才冒出火苗,十几秒钟之后,火熄灭了。顿时,整个现场沸腾起来,欢呼声响彻山间。

  “真是激动!”祝有海,这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异常兴奋。在约4100米高原上,终于梦想成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