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域可燃冰发现记:历史是在偶然间被创造的(7)——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陆域可燃冰发现记:历史是在偶然间被创造的(7)
2009年12月15日 10:47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钻到“可燃冰”之后,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苏新和多位专家上山论证。

  “样品具有天然气水合物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岩心表面见白色棉絮状晶体,能直接点火燃烧,岩心不断冒出气泡和水珠,伴生晶型完好的自生碳酸盐和黄铁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岩心呈蜂窝状构造。”专家们的看法非常一致:没错,这就是可燃冰!

  之后,一直在焦急等待的张洪涛收到了苏新教授发来的两个字:“恭喜。”

  接下来的11月7日,在142.9米至147.7米区间的泥质粉砂岩裂隙中又发现了第二个含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段。

  11月10日,在165.3米至165.5米区间的岩裂隙中发现了第三个含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段。

  “所打的第一眼钻井,就如此准确,接连发现可燃冰样品实体。”提起当时的情况,文怀军说不尽骄傲与自豪。

  不过,现场的初步测定,虽然是可燃冰,但要向外界宣布可燃冰的发现,还必须由权威部门对样品进行确定。

  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很遗憾,没有保存样品。所以来年还要继续上山工作。”祝有海说。

  2008年底,带着喜悦和遗憾,以及对来年的憧憬,地质人员撤离木里地区。

  这喧嚣、喜悦的矿田,又一次归于沉寂。

  鉴定

  雪山巍巍,冻土莽莽。

  时间的车轮驶入了2009年,在这个共和国60华诞的年度里,地质工作者们一开始就铆足了劲。

  “去年的勘查,证明我们对于木里地区的选择是正确的。”张永勤说,“样品没有完好地保存下来,是由于准备不足。”

  2009年的1月10日,木里地区可燃冰勘探工作在北京进行了项目阶段成果验收。那次会上,与会的有七位知名院士和多名专家。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确认了去年在青海木里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同时也建议加大工作力度,在2009年取得实验室鉴定成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张永勤介绍,在木里这样的高原地区,要想成功获取可燃冰的样品,“使用的设备要更大,这里气压高、气温低,机械的动力衰减很大,一般的机器达不到使用要求。”同时,由于可燃冰在一般条件下很快就会分解挥发,如果保存不当,那么一切努力都是“昙花一现”,徒劳无功。

  这一次的木里,将打一场有准备之仗。

  “高原高寒永冻层绳索取心钻探技术,是我们与105队一直合作的项目。”张永勤介绍,这项被用于钻取可燃冰的新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的钻进方法。在地质勘探钻孔愈来愈深、取心难度越来越大、施工地点愈来愈偏僻的情况下,采用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可以取得优质、高效、低耗的技术效果,具有钻进效率高、地质效果好、钻头寿命长、管材和机械设备消耗低等优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