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不让高价楼盘签约 广州房价被“技术性”下调?(8)

2010年12月03日 11:3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观察

  楼价“被下降”隐患多

  媒体报道,近期楼价出现“被下降”迹象。而另一方面,日前广铁南站土地竞拍创出新地王价,又为岁末的土地市场添了一把火。其高达1.7万元的楼面地价,已经预示着未来开发项目的开售价格将创出区域新高。

  在地价暴涨之下,房价可能“被下降”吗?今年调控铁拳持续出手以来,各地不时传出主管部门为遏制高房价,打招呼、限制发出预售证、延缓交易登记等种种行政手段层出不穷。但成交下滑之时,房价却往往出现走稳乃至上涨,令不少主管部门官员心急火燎。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屡屡加码,但即使是“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的出台,也没能遏制住房价上涨的势头,反而呈现越调越涨的状况。房价,如何能真正走出这种怪圈?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付志宇认为,房价过快增长源于地价的上涨,而土地财政是导致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他强调如不切断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业的利益链条,调控房价无从谈起。

  分税制下形成的土地财政,被付志宇认为是造成地价飞涨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地方政府因分税制改革后财力削弱,只能更多地依赖“卖地”,而土地拍卖收入高于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成本之上的价差,形成通常所谓的“泡沫”。正因利害攸关,他认为地方政府对中央的调控政策没有切实贯彻的动力,进而屡屡出现房价所谓的“报复性反弹”。

  付志宇认为,欲治房价必先抑地价。解决房价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现行财政体制,让地方财政收入与地价脱钩,以消除“土地财政”萌生的土壤。简而言之就是“涨价归公”,土地涨价收归国家,而非哪一级地方政府。只要土地价格得到控制,房产价格自然也会恢复到合理的水平。

  而在目前的调控环境下,不少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现实选择下,往往只能采取一些行政手段人为达到楼价“被下降”的表面效果,在不少专家看来,这种表面上的“被下降”,实际上将带来很多隐患。

  记者李广军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