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债务上限危机,美国政府又要关门了?

分享到:

再遇债务上限危机,美国政府又要关门了?

2023年05月11日 10:09 来源:国是直通车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文/刘文文

  连续多家银行“爆雷”之后,美国经济再遇挑战。

  5月以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就债务上限危机连续发出警告。她称,美国可能最早在6月1日触及现行法定债务上限。如若国会未能提高债务上限将导致一场“经济灾难”。此番言论一出引发大量讨论。

  事实上,类似危机美国已经历数次。为何债务上限危机会引发“经济灾难”?美国此次能否渡过难关?

  何为“债务上限”?

  所谓“债务上限”,创立于1917年,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目的是允许财政部发债时无需国会一次次批准、加快融资效率。随着美国债务规模扩大,国会不断提高债务上限金额。1960年至今,美国国会共78次修改债务上限。

  一旦联邦债务触及了债务上限,财政部将采用“非常措施”来保证政府的正常支出和运作,从而推迟“X日期”(政府将无法支付账单、发生技术性违约的日期)到来。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指出,在触及债务上限后直至“X日期”真正到来的这几个月里,国会和政府会就修改债务上限的具体条例反复博弈。

  今年1月份,美国达到了此前设定的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由于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债务上限尚未生效。然而根据最新评估,“非常措施”和现金将于6月1日用尽,届时美国政府将面临无法支付账单的尴尬局面。这意味着,在此之前美国两党需要在债务上限问题上达成妥协,才能避免政府停摆。

  引发哪些“经济灾难”?

  事实上,债务上限是美国多年来的老问题,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两党政治博弈的工具。专家分析,如若未能及时妥善加以解决,将引发一系列“灾难”。

  其一,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如果美国不能履行支付义务,金融市场将产生剧烈波动,或导致美债抛售、利率飙升,美股等风险资产重挫。

  中泰证券策略研究负责人徐驰分析认为,当前正处在美国流动性紧缩周期中,美联储大幅加息在缓解通胀“高烧”的同时,也给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威胁。叠加近期的银行挤兑潮,让全球对于美债信心大打折扣,全球抛售美债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此外,一旦美国不能履行支付义务,国家信用将受到冲击,引发市场恐慌,股市震荡也不可避免。

  其二,经济衰退。

  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表示,如果民主党与共和党互不妥协,则债务上限僵局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美国政府面临停摆,从而冲击实体经济,加剧市场对美国衰退的担忧。

  她指出,政府停摆将导致部分雇员被临时解雇。例如,2018年12月,时任总统特朗普未能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就预算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停摆35天,创历史记录,约80万联邦雇员遭受冲击,其中超过42万名无薪工作,超过38万名休假。

  同时,私营部门也将受到波及。张静静分析,企业信心将受挫,进而大规模裁员,导致失业率快速上升,消费也将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加剧市场对美国衰退的担忧。

  其三,政府偿债负担加重。

  由于人们普遍相信美国有能力偿还债务,联邦政府可以以相对低廉的利率借款。但如果债务上限被突破,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

  张静静分析,如果国债利率飙升,政府偿债负担也会雪上加霜。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分析报告称,如果突破上限,未来10年联邦借贷成本可能激增7500亿美元。

  “僵局”后续如何演变?

  如今,债务上限之争已陷入僵局。两党“扯皮”之下,危机后续将如何演绎?前述“经济灾难”会否发生?

  多位专家表示,由于美国债务违约将对经济、国家信用造成极大危害,考虑到后果严重性,美国政府和国会不太可能让美国债务违约发生。

  易峘称,当前美国两党之间以及两党内部分歧较大,而疫情期间债务膨胀加大了妥协难度,预计本轮债务危机解决可能“一波三折”,且不排除美国政府暂时停摆、关门,而实体需求减速、金融市场动荡最终倒逼两党达成妥协。

  如2011年债务上限僵局导致政府停摆和信用评级下调,2018年预算僵局导致政府停摆35天,实体经济遭受冲击,两次最终都以两党妥协收场。

  当前两党仍在讨价还价。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员肖成哲指出,随着大选年临近,本次债务上限之争的结局可能是两党就某些减支达成妥协,但是在此之前可能因政党博弈而导致短时间的政府部分关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这个“关门”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瘫痪,主要是公众服务性的场所(如公园、博物馆)可能会关门,部分联邦政府雇员工资延期发放等,这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就出现过。

  陈凤英预计,此次债务上限危机最终将得到解决,但肯定不会让拜登政府“好过”。

【编辑:邵婉云】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