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界烙下校友印记 大学圈子自成体系(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投资界烙下校友印记 大学圈子自成体系(4)

2010年10月09日 08:50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五道口的经历,令刘鸿儒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腕”级金融人物,如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现任副行长胡晓炼、杜金富,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彭纯,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军等等,一批各金融部门的负责人。

  金融企业界的,除了戴志康、蒋锦志之外,还包括东英金融集团(香港)董事长张志平,上海新国际集团总裁万建华,西矿集团副董事长江彪,中信证券(600030)总经理程博明,资本市场淳大系掌门人柳志伟。

  2006年11月,北京市刘鸿儒金融科学发展基金会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基金会开展金融科学研究专项奖励、资助、研讨等活动;支持、促进、兴办金融教育;从事与金融教育、金融科学研究相关的公益活动。由于有很多金融、投资界的门生支持,该基金会目前已经积累数千万资金。

  借助于公益慈善的大平台,刘鸿儒基金会也成为五道口校友紧密联系的一个大平台和圈子。基金现有两个项目,一个为学生综合活动基金,另一个是前述90级全体校友通过基金会平台捐赠的“财富管理实务专题讲座”。

  正在就读五道口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从这些讲座中,不仅可以了解最前沿的金融实务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有机会接触前沿金融的风云人物,并与之结识,而这些老校友往往也乐于为五道口的后来者们提供实习或发展的平台。“有时候,得到一张名片就很重要。”该同学笑言。

  目前五道口校友会也在筹建当中。今年7月31日,校友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体现联谊性和专业性,要建设好网络交流平台,被认为是校友会活动的重要目标。

  “其实校友自发组织的聚会很多,因为圈子小,所以凝聚力很强,很团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表示。

  不变的务实

  当年五道口开办之初,刘鸿儒就有两个办学指导思想,第一,没有大量聘请专职的专家来校任职,而是请各大学水平较高的教授来讲课;第二,邀请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行长、经理或是一些部门领导人来联系实际讲课。

  焦瑾璞向记者介绍,现在五道口有四门课是请一行三会的官员来讲的,各个部委都有领导牵头组织,能为学生分享知识和实务操作他们也很乐意。

  同时,五道口的导师库基本上囊括了整个金融界比较活跃的专家学者。一部分是一行三会以及商业银行的官员,还有一部分是活跃的经济学家,还有一些研究所的教授。此外学校还会请一些外国老师,如近期准备请悉尼商学院的教授。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况群峰表示,当初在五道口学习之时就是偏实践,还是比较有优势。但现在各个院校都讲求实践,也引入了不少新的课程、课本,优势难以保持。

  学校小也变相束缚了五道口学生的视野。一位五道口同学坦言,相比北大那种综合院校,由于道口人过“专”,在做行业分析时资源难免不足。

  焦瑾璞亦不避讳五道口面临不足与困境,一是其他高校金融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大有追赶、赶超之势;二是配套不够、底蕴不足,没有配套的相关学科;三是人数少、培养成本高且达不到规模效应。

  “现在五道口如果不作出改变,保持四五年的国内优势是可以的,但再长则很困难。”焦瑾璞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创办于1981年,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是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管辖的高等学府。

  厚积中财

  “学习圈”

  在北京金融街(000402)的某个餐厅,经常会有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他们基本都在附近的金融机构工作,或是来自于一行三会的中层领导,或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老总,还有券商、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的高管。他们谈论的话题,无不集中于金融及资本市场范畴。他们都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校友。

  一位经常参与其中的证券界人士称,很可能在某一天的下午,就会收到一条发起聚会的短信,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常聚的校友们都会参加,因为这是一个学习和探讨的好机会。“大家聊的基本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和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感悟。”

  他介绍,聚会中,来自央行的朋友有时会聊聊个人对货币政策思路的理解和对货币市场走势的看法,来自监管层的朋友有时会阐释某个新政策的监管意义,来自券商、基金的朋友则常会讲述资本市场的现状及热点。一个人说话时,其他校友会静静地听,之后再讨论。

  “对其他相关市场和行业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工作,”他表示,“我们不拉帮结派,也不会称兄道弟,彼此视为良师益友,渴望同学习、共进步。”

  据了解,目前中财校友的这种业务交流或者学术讨论聚会并不少,更大规模的聚会则以校友会形式在各地开展。

  7月底8月初,中财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李玉书等人士走访了辽宁校友会和吉林校友会。吉林校友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由老一辈中财校友组织成立;而在辽宁的校友聚会上,大连、鞍山等地的校友都纷纷赶来,与会的校友大多在四大国有银行、财税等系统的重要职位工作,基本都是当地金融业的中坚力量。

  这只是中财各地校友的缩影。据中财校友总会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安秀梅介绍,目前各地中财校友会的平台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规模、数量均有明显增长。

  目前,中财在各主要的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台湾)以及北美地区均成立了校友会,校本部则由校友总会主要运作,海内外中财校友10万余名。

  有数据统计,中财培养了超过5位正部级校友,人民银行总行有3位行长或党委书记和4位副行长(或同级别),4位全国性商业银总行行长,将近20位的商业和政策性银行总行副行长,30位以上省级分行行长、副行长。

  在银行系统之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李予昂、中国保监会常务副主席李克穆、中国人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缪建民等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的领头人也师出中财。其他各金融机构高管和业务部门领头人更是数不胜数。

  建设者与卫士

  在我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财学子作为建设大军中的一股力量功不可没。

  国泰证券首任总裁金建栋、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邵淳、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副总裁陶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蜀松均亲历并献力中国资本市场的每一步成长。

  此外,不能不提的,还有在这个市场中风云十余载的涌金系。

  1994年,中财毕业的魏东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涌金财经顾问公司。

  涌金系在2002年以后开始成型,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为成功的一个资本系。

  涌金系的成功离不开魏东的韬略和对资本市场的运作的天分,也离不开其坚实的亲友后盾。

  魏东的父亲魏振雄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同时,涌金系较多主要成员也有中财背景,如千金药业(600479)董事长朱锦伟和涌金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强。

  目前,在证券、基金及信托领域,也活跃着中财学子的身形,如大成基金董事长张树忠、中海基金总经理陈浩鸣、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谢卫、金信信托董事长汪晓峰、江南证券总裁杜航、贵州国际信托副总经理袁文洁、西京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刘央、华润集团资金管理副总经理梁征等等。

  此外,在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中,中财人也是人才辈出,如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长盛基金长盛中信全债基金经理刘静、长盛积极配置(爱基,净值,资讯)基金经理蔡宾、长盛成长价值(爱基,净值,资讯)基金经理王宁、华富策略精选(爱基,净值,资讯)基金经理崔健等等。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