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界烙下校友印记 大学圈子自成体系(8)——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投资界烙下校友印记 大学圈子自成体系(8)

2010年10月09日 08:50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解放后,在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背景下,学校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一时之间,名士云集,群贤毕至,如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就是由上海财大首任院长孙冶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1985年9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在继承历史传统基础之上,上海财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在全国财经院校中,上海财大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首批设立社会科学 (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之一。学校的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

  上海财大的师资力量也相当雄厚。目前,学校的教授、副教授有530余名,如金融学院的院长戴国强教授、会计学院的院长陈信元教授、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继忠教授等在业界都有很高的威望。

  “财大人本身也是受到上海文化的地域影响,性格比较内敛,而且做事情谨慎,注重细节,讲究诚信,这些本身都是经商之道,但是由于财大本身的学科特色比较专,所以有时候缺少宏观思维,从发展的角度,也受到了局限。”戴国强分析认为。

  除了为投资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外,上海财大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金融系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根据教育部的一个抽样调查,上海金融系统的局级以上干部,有60%以上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处级以上干部,80%以上毕业于上海财大。

  上海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厦大“葛家军”

  深圳是厦大毕业生除厦门外,多年来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一城市。在会计和金融专业,一个班中甚至有超过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深圳。

  身为厦大深圳校友会会长的深圳广电集团总编辑陈君聪说,深圳有一种说法,没有厦大的毕业生,深圳开不成证券公司,也办不成银行。深圳金融证券一半以上的骨干来自厦大。

  但由于校友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他们没能形成一个有效地影响投资界的圈子,其影响力也只停留在潜力上。

  缺乏紧密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基于月饼文化的当地特色的民间习俗。因此,每到中秋节前,举办博饼活动也成了厦大校友们难得的大规模聚会。

  9月18日晚,厦大深圳计划统计系校友举行了中秋博饼活动,当天有来自南方、易方达、融通、宝盈、鹏华、招商等多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券商的投研人士参加。

  “那天我们也邀请了一些高管身份的校友参加,最后都没来,来头最大的是一家小基金公司的副总”,一位参与了博饼活动的厦大校友称,这项活动开始的时候也联系过其他系的校友,想多组织一些人参加聚会,但后来发现他们兴趣都不大。

  实际上,厦大深圳计统系的校友这种稍大规模的机会一年一般也就一到两次,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都叫不出对方的名字。而那些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路上的会计系的厦大校友们彼此之间就更加陌生了。

  据了解,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和各大券商在深圳分部中有大量来自厦大的毕业生。其中,宝盈基金甚至一度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来自厦大,实际上,有一段时间该基金公司的高层全部来自厦大。宝盈基金也形成了每年去厦大招聘的惯例。国泰君安在深圳的投资银行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厦大会计等专业。

  潜力有待提升

  在投资界,知名度最高的厦大校友是被业界称为 “阳光私募基金教父”的赵丹阳。不过,赵毕业于厦门大学自动化系。

  “投资界的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赵丹阳,我也没见过他”,招商证券资产管理部的一位厦大校友称,他曾经还给赵丹阳打过电话,但是没人接。

  此外,现任职港交所总裁的李小加、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等都是毕业于厦大。

  上述招商证券人士称,南方的学校毕业的人和北方学校的风格不太一样,南方人更独立,自我意识更强,相互不怎么搭理,北方人在深圳更容易抱团,而且更有合作意识和生意头脑。

  尽管在深圳的厦大会计系牛人甚多,但是如今在深圳的厦大会计校友很少相聚。作为校友基本交流的曾经非常活跃的厦大深圳校友会的网站已经停止运行,最新的消息也是停留在2006年。

  在深圳,清华、北大、人大的毕业生有更天然的优势。早期的深圳券商和基金、银行高管全部来自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这些从北京过来的高管们不可避免地对本部门有所倾斜。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宝盈基金基本都是厦大的,而易方达基本都是清华的。

  而且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这些北方毕业的校友中的成功人物愿意出面召集学弟学妹举办讲座等活动。深圳一位北大毕业的知名创投人士近期还给北大的学生举办过讲座。在他的公司中,很多人都来自北大。短短两三年时间,他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

  但是,厦大每年为深圳输入的毕业生接近千人。厦大就业中心的数据显示,深圳是厦大毕业生除厦门外,多年来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一城市。在会计和金融专业,一个班中甚至有超过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深圳。

  一位厦大校友称,如果厦大深圳校友联合起来,足以影响整个深圳乃至全国的投资圈。

  会计专业优势

  在注重会计和法律知识的投行,一些券商在深圳的华南投行分部招聘了大量厦大会计专业毕业生。据国泰君安一位厦大毕业的投行人士透露,会计目前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银行。国泰君安2007年有一半都来自厦大,在兴业、华泰联合等券商界,活跃着大量厦大校友的身影。

  精通会计知识和基本的财务分析技术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所必备的条件,而厦大的优势就是其特色而强势的会计专业为中国投资界输送了大量精通财务知识和技术的毕业生。

  厦大的一位校长曾说过,我们培养不出一流的CEO,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流的CFO。正是基于厦大在会计上的全国专业优势和对华南地区的接近性,厦大校友在深圳才具有广泛的基础影响力。

  厦大会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提到会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葛家澍。

  厦大的会计专业在全国常年排名第一,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厦大是国内会计学专业名师汇聚之地。在中国最早的四名会计学博导(分别是财科所的杨纪琬、上财的娄尔行、厦大葛家澍和余绪缨)中,厦大独占两位。此外,潘序伦、杨时展、李宝震等近五十名国家著名会计学专业名师也都长期在厦大执教。

  自1945年毕业厦大并留校任教,已年满90岁的葛家澍培养了一支目前身居重职的“葛家军”,其间创造了好几个新中国 “第一”——“第一个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是师从葛家澍的1994级厦大会计学博士。他曾任中国本土最大的创业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CIVCFund合伙人、中新基金董事长,以及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等职。陈所在的东方富海是第一家有限合伙制的创投。

  多年来,作为会计学科重镇的厦大会计系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目前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的会计学研究,基本上是厦大人在支撑;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院长,大陆复旦大学会计系主任,都是厦大培养的博士;从北方的北大、清华,到南方的南大、上财,都有厦大会计人的影子。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