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佤族古稀老人:“日子越过越好”
中新网云南临沧10月2日电 题:云南佤族古稀老人:“日子越过越好”
记者 缪超
“我出生在缅甸,是跟着脚下的土地,在10月1日回归中国的……”
10月1日是国庆节,也是班老乡、班洪乡回归中国的纪念日。当天,古稀佤族老人赵三木嘎与班老、班洪民众一道升国旗庆祝国庆节,同时追忆回归时的那段历史。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的班老乡、班洪乡,古称“葫芦王地”,与缅甸接壤。这里地域广阔,森林茂密,物产丰富,金、银、铅等矿藏丰富。
1934年初,英国入侵班老、班洪地区,掠夺矿藏丰富的炉房银矿,此举激起当地各族军民的英勇抗击,史称“班洪事件”。1941年6月,中国国民党政府将班老、班洪地区划给英属缅甸,当地民众强烈抗议,他们一直有愿回归中国。1953年12月,班老佤族头人召集头人、民众,决定联名给中国领导人写信。信中表明,在民众心中,班老、班洪地区只属于中国。
赵三木嘎告诉记者,如今这封信保存在临沧市档案馆,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边疆民众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在坚持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缅两国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边界谈判。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明确了班老、班洪辖区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我们回归祖国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赵三木嘎追忆回归当日,边民2200余人在沧源县举行国庆节联欢,“我父亲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回归时,班老、班洪佤族过的是刀耕火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一条公路、一座医院、一所学校。赵三木嘎称,“当时,我们缺衣少食,生了病也没法看医生,娃娃要读书更不可能。”
“之后,解放军就来到这里,只要看到村寨里的老人挑水、舂米、洗菜、砍柴……他们就会上前帮忙,个个都是‘雷锋’。”赵三木嘎回忆,再之后,班老、班洪民众在政府的带领下抓发展、搞建设。
他曾于1984年到2004年担任班老乡帕浪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民众修路搭水电、建设农田水利、发展茶叶橡胶种植。“路不通,我们就动手挖,让乡里的路通到村里,再让村里的路通到组里;村民用上亮堂堂的电灯、干干净净的自来水;还建了卫生所和学校,生病有地方治,娃娃有书读。”
近年来,云南省探索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新路径。班老、班洪则通过“党支部+旅游开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正在走上一条美丽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走访班老、班洪,当地的茅草房、石棉瓦房已换成了两层的砖混结构房,家家有太阳能洗澡间,冰箱彩电微波炉一应俱全,还走出了一批批大学生。如今,班老、班洪摆脱了贫困,人人都有医保,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000元人民币。
家家户户还打造出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实现了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庭院创收,呈现出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生产生活美景,乡村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
退休多年的赵三木嘎在班老担任起义务讲解员,一边邀请游客品尝巨龙竹笋干,一边介绍起“班洪抗英”和班老、班洪归回的历史。“回归祖国后,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每次讲解结束,他便会敲响木鼓,唱起《阿佤人民唱新歌》,“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清清河水上山坡,茶园绿油油,哎梯田翻金波……”(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09月10日 13:20:33
- 2024年09月10日 13:20:09
- 2024年09月10日 11:03:22
- 2024年09月10日 10:22:14
- 2024年09月10日 09:25:56
- 2024年09月10日 07:56:06
- 2024年09月10日 07:35:25
- 2024年09月09日 21:36:05
- 2024年09月09日 14:13:35
- 2024年09月09日 11: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