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韩国防疫体系大转变 “模范生”选择躺平了?

韩国防疫体系大转变 “模范生”选择躺平了?

2022年04月15日 20:4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韩国5月下旬起确诊病例不再隔离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5日电(管娜)韩国防疫部门4月15日称,韩国14日新增125846例新冠确诊病例,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宣布调整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全面解除保持社交距离措施,以及新冠确诊病例可不再接受隔离等,韩国的疫情防控体系,似乎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这个曾被称为“抗疫模范生”的国家,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持续扩散,日增确诊病例仍维持在10万例以上的情况下,为何选择解除大部分防疫措施?而韩国做出这种选择的代价又有多大呢?

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3日通报,截至当天0时,韩国较前一天0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90881例,累计确诊病例达10427247例。当地时间3月17日,一名医务人员在韩国首尔的一个临时检测点指导等待新冠病毒检测的人。
当地时间3月17日,一名医务人员在韩国首尔的一个临时检测点指导等待新冠病毒检测的人。

  防疫新政:新冠确诊病例免除隔离

  韩国疾病管理厅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单日平均确诊病例于3月第三周高达404604例,4月第一周减少到218490例,4月10日至14日的日均确诊病例为161996例。尽管确诊病例增速趋缓,但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尚保持在10万例以上,且再感染病例不断增加。

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3日通报,截至当天0时,韩国较前一天0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90881例,累计确诊病例达10427247例。当地时间3月17日,图为一张预防新冠病毒措施的海报。
当地时间3月17日,韩国一张预防新冠病毒措施的海报。

  在此情况下,韩国国务总理金富谦15日主持防疫会议时表示,政府决定从18日起全面解除保持社交距离措施。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发布“后奥密克戎时期应对计划”,旨在确保防疫和医疗系统长期保持正常。这也是韩国在疫情暴发2年零3个月后,首次正式宣布医疗系统复常。具体来看:

  ——4月18日起,公众聚集场所营业限时、私人聚会限员、大规模活动等将全面解除。

  ——4月25日起,电影院、室内体育设施等室内公众聚集场所禁止饮食的措施将全面解除。

  ——5月下旬起,新冠确诊病例不再接受隔离,并可在任何医院和诊所当面看病。

  ——6月起,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者,入境韩国时将一律免除隔离,针对入境者的核酸检测次数将减至一次。

  但韩国政府并未取消民众佩戴口罩的义务。韩政府还表示,今后若出现强大的变异株,韩国仍将重新实施入境限制措施,如有必要,还将重启保持社交距离和居家治疗措施。

  “抗疫模范生”选择“躺平”, 代价有些大

  2020年2月,新冠疫情在韩国暴发初期,新增确诊呈指数增长。在韩政府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后,疫情于3月趋缓。韩国也被国际社会认为是表现出色的“抗疫模范生”。

  然而,两年后的3月,韩国再度卷入疫情“黑色漩涡”,日增确诊一度超60万例,高居全球之首。专家也多次警告,韩国医疗系统面临重压。今年以来,韩国累计新冠确诊已超1500万例,死亡病例逼近15000例。

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3日通报,截至当天0时,韩国较前一天0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90881例,累计确诊病例达10427247例。当地时间3月23日,韩国首尔,市民们正在排队接受新冠检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3月23日,韩国首尔,市民们正在排队接受新冠检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疫情形势仍不容客观,但韩国为何逐步放宽防疫,选择“躺平”?

  韩国疾病管理厅发言人高在英(音)4月14日透露,疫情高峰期已过,防疫部门和研究人员预测,疫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持续趋缓,现在需要转变防疫防控体系。

  对此,韩国《中央日报》称,有看法认为,韩国解除保持社交距离措施,会降低人们的紧张感,导致危险水平上升。

  韩联社也对此表示担忧,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仍居高不下,而且再感染病例增加,新变异株出现的可能性犹存。另外,属于高危人群的60岁以上确诊病例占比超过20%,或引发危重症患者增加。

  此前,韩国中央应急处置本部社会战略组组长孙映莱曾表示,考虑到奥密克戎变异株致死率低,因此不必进一步加强防疫响应。然而,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警告称,较低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不一定意味着“较低的风险”。

  本周,评估新冠疫情全球状况的国际卫生条例应急委员会一致同意,新冠疫情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强调,新冠病毒仍然致命,“现在远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而是更加努力拯救生命的时候”。

【编辑:张乃月】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